Saturday 23 February 2008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中,难得的共鸣文.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周国平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译文见陈泽环译《敬畏生命》一书) 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
  读着这些精彩无比的议论,我无言而折服,它们使我瞥见了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史怀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世界某种神秘的精神本质的显现,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张。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他认为对于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质的人来说,"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为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 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 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虽然我打死也不会选文学类文本来做高考题,但是最近复习的散文,却还是让我发现了两篇挺不错的.作家的高明之处,就是写出了你自己描绘不了的心境和感情.

Wednesday 20 February 2008

碎片们.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记得aw的文章说,现在流行的"不可不看的十大人生哲理",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不需要看,而那些让人获益的,往往立刻就会记得了.
这诗叫什么,谁写的,我不知道,但是做卷子两次碰到要鉴赏它,所有考试最能颓废的地方,只有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别的一律积极达观.我能背得那诗,因为我从小就觉得自己宫女吧.
小学在还不兴旺的EF跟大人们练口语,外教教唱歌,也是一次就记得,一记就是十年了.我也曾经在网上找到过原唱,但始终忘不了外教女老师坐在桌子上忧伤的眼神.最记得的一段是, i don't care, if we share, only moments a day, i just don't want to be lonely...
我也是那么地渴望非lonely的感觉,可心里的茧子一层又一层,真怕自己就此丧失了感情.
另有一朋友说,"你是否因为太特殊,所以自己的朋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通讯录而已?"
我怔住了,这个比喻...我顿时觉得贴切.是的,为了不"背后讲人",又因为我有许多互不相识的单线联系的朋友,我通常把和A的事情告诉B,然后和B的又告诉C,总之就没有人认识一个完整版的我.
另外,这个通讯录,时间长了不翻翻,甚至有积尘的感觉,我的心却也渐渐不疼了,真的要一切随缘吗?老子那么逍遥,可我不是他啊.为什么要放手?

Sunday 17 February 2008

things cannot be done by one.

you can be cuddly but you can't cuddle together with your very own self.
what is in cuddling? two bodies touch each other, or might souls exchange? women are ridiculous. they want things and never know what for. they live on others.

Saturday 16 February 2008

i feel lonely i feel sacred.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did i get this feeling, the feeling of begging for everything, the feeling of losing everybody, the feeling from an empty heart.
i don't know where to explode my emotions, who should share them with me? i'd better write it here and think alone. i don't want to disturb anyone anymore. why can't i just jumping out of the world, or, the hell? :(
i can't bear.

第一百篇记.

谈情文是第99篇,好一个长久的数字.
不知不觉又换了一个blog,而且还不知不觉就写到了100篇.从一开始的spaces到freeing.cn再到blogger,我写了两年半.应该只有spaces的那个还有点人气,因为spaces是连接着MSN的更新,可以提醒别人.到freeing.cn则有很多不熟甚至不认识的人加过连接在他们自己的blog上,至于blogger则是很清幽的地方了.来留言的寥寥无几.
我把这里当日记本,倒也没什么关系是否很会被关注.
早前收到jim的一封mail,给我看一个三四年前毕业的师姐感怀高三的文章.我也希望自己有这样的效果呢.也许若干年后这里被一个小孩子掀开面纱,成为绝世好blog!
说到底还是不够"隐".

Wednesday 13 February 2008

情人节.不谈情,谈谈节.

年底和年初的节日总是特别多.
大概从圣诞开始,新年,春节,情人节,元宵..

其实我们计算日期的方法是自己规定的,到底是一种本能的宿命,还是庸人自扰,一个礼拜过6天每天28小时的生活为什么不可以?我们看得到的是春去冬来,是白天黑夜.可这1,2,3,4,5的顺序是怎么排出来的?而节日,更是人类的创造物了.
很多人混混沌沌地过节,没有信仰也愿意戴圣诞帽,不就是一顶红底白边的帽子吗!很多人在2月14日特别开心,也有人在11月11日觉得分外孤独.然后就开始有人宣扬"无节论".认为节日只是商家赚钱的把戏,认为太多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而且不思考其意义就是没意义,认为只有say no才是有脑表现.愤世嫉俗之余不忘显露自己没有信仰的空洞.
我曾经也是如此.可是现在却开心地享受节日.
在德国的时候,英语课主要就是阅读.一本叫做Lord of the Flies,中文译作"苍蝇王"的书是我们的主要阅读材料.作者William Golding.貌似没有翻译本.那本书情节诡异,笼罩着厌世.我不喜欢它,就像不喜欢恐怖片和灾难片一样.里面的一群小男孩在战争时期飞机不幸坠落在一个荒岛上.机长的死亡,让这些12-13岁的孩子们占山为王.一开始构建了个大同世界,民主共和的思想贯穿其中.因为迟迟没有救援人员的信息,他们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到山里打野猪,先管肚子再管救援.另一派支持用火光来吸引经过小岛的飞机的注意,以尽快离开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结果,大家因为意见的分歧,两派领导人(也是孩子)放弃了民主共和,改用更残暴但有效的管理方法,希望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于是导致最后的结局是,他们的岛也变成了一个到处刀光剑影,不太平的世界.因为全岛着火,救援飞机看到了他们,又把他们接回那个正在战争的外部世界.
有点离题?
这些小孩子在岛上的时间那么长,难免会感到烦闷.这个时候就需要节日的出现,让他们有个期盼的东西,仿佛做人也有了个奔头.等了3天就为某个人的生日,甚至到最后,他们只要打猎得到一只动物,都要大大地庆贺一番.也是,否则你让他们天天在那里做什么呢?
我之所以现在能够放下身段享受节日.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启发.
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多采,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无聊.物质的极度发达,我们慵懒着.节日是个很好的刺激.其他的anniversary也是一样.期盼着,筹划着,就为那一天.
虽然说如果相处地开心,天天都似情人节.可是谁又能保证天天开心呢?Find a day, set an excuse, have an enjoyment.
而女人总是贪婪的.有了情人节的甜蜜,未来的一个礼拜乃至一个月都会在心思思"再来一次".如果天天都有玫瑰花收该有多好.如果天天都有french kiss该有多好.最恶毒的思想大概是"我把脚崴了他才时时刻刻扶着我,为什么不是天天都拖着手走路啊"之类的得寸进尺.
我总是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变得reasonable一点,不要乱想,不要瞎猜.但同时我又清楚地意识到I was born as female!!就像我在德国总是咬牙切齿,I was born as Chinese!!几时才能有控制理性+感性到知性的地步呢?

Tuesday 12 February 2008

梦想匣子.II

我从来没有兴趣收拾自己的衣橱,这确实不是作为女孩子的好习惯.
我不知道衣橱里自己有多少的Tee,Jeans.不是说太多,但是尤其是夏天穿的吊带,哪天翻一翻又有一件,真是挺要命的.有一些旧了的,过时的,看着从买那天起就没顺眼过的,又舍不得扔,堆积起来,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且,我也不知道,如果再去添置衣服,应该买的是裙子?裤子?还是外套?毛衣?

因此,我希望有一个软件/网站,可以让我收拾心情好好地对衣橱做一个检查,然后再对比别人的衣橱,也许上衣与下衣(我指穿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意思..)的比例应该是2:1?也许看到别人怎么控制自己的衣橱,我自己也会有一些ideas.这应该比现在流行的发自己的衣服上去的那些交互网站更有实际用途?
假如这家人足够热爱网络,那么还可以用同样的平台,把自己的冰箱也搬到网上去.网络根据冰箱里的存货推荐菜式,然后再加上豆瓣类似的favourite推荐功能,哈哈,今晚果餐有着落!

林语堂.中国人.

学校的图书馆是个好地方,可以找到那些和我同岁,甚至比我还老的书籍.现在我手头上的一本<中国人>,就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的,郝志东及沈益洪翻译的,林语堂先生写的.在豆瓣上甚至找不到这个陈旧的封面.
当然新浪的读书频道有比较新的翻译版本,但明显和我看的不一样.
原本想摘抄的叫做"仁政",是第二部分 生活,里面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最后一节.而新浪的翻译则是"贤能政府".于是就决定不摘了.反正这都是翻译的版本,谁有原版借我看就最美妙.
我以为林先生还是聪明的,用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论据证明着自己的观点.有些也颇尖刻.不多说.

而我自己的观点呢?总觉得要找出一些批评的东西,不足的地方来驳斥,才像是"有自己的见解",或者是"独立思考过的深刻".但现在我总变得很爱国.但我想爱国与爱党是分开的,正如我们的政府与政党不应该被混为一谈.

Monday 11 February 2008

梦想匣子.I

在freeing.cn的那个blog也写过同样的主题.现在继续写.因为我确实总会想到一些东西.
今天先讲一个"信息发射器".
每每看到有司机闯红灯,轧马路,加塞儿等等可恶的行为,我总是很希望自己能够立刻发送一条信息给他.最好还是harry porter里面那种可以带尖叫功能的.让我能对他吼上两句!
也许只是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才知道司机闯红灯有多么讨厌,也只是在我们坐在车上的时候,才知道行人偏偏不站在人行道上等绿灯而是踏出去几步是多么讨厌.我总希望在那个时候,好好提醒一下周围的人.还有就是布袋的问题.6月1日我国所有超市都不能用塑料袋了,以前去ok买东西,我当然一向用的是布袋,那里的收银小姐都会非常激昂地问我"小姐,乜你甘环保吖?"我也很激昂地回答"梗系啦,用少一个系一个咯".心里那个解恨.
可是这个东西有很多麻烦.怎么才能保证别人发的信息都是善意的呢?如果都发办证广告去了,那可不好玩.如果只用道德约束,这个怕太有难度.而且我的设想是,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大的显示屏,比如说出现在离人50厘米处,然后有40寸电视机那么大.就像玩游戏在玩家面前显示的对话框?可是不要用的时候还可以消失.
另外的用途大概就是在公交车上.大家都显示自己下车的站名,那么我就不用再去猜来猜去,"这个人穿的比较好,估计是去天河城买东西的",然后站在他旁边,发现其实人家终点站才下岂不郁闷.而老人家也可以根据这个,找到最适合让座的人.
这样城市就像一个大的机动游戏了...

校内与facebook,qq与gtalk.

-------------校内与facebook-------------
最近不能免俗地加入了校内.又一个抄袭国外创意的网站.
若干个礼拜前跟香港中大的一帮朋友鬼混时还说,坚决不去注册这个低级抄袭网.无奈eric同学愣是不去facebook,而我也怀着"去那里创造另一个滥交奇迹"的理想,就注册了.
果然24小时内加了60人.现在大概是140+了.可恨的是校内不承认我的名字,搜索名字永远没有我.天知道为什么.
加入facebook的缘由忘掉了,乃至谁是告诉我有这个东西的也忘了.在里面找回很多AFS的同窗.还是心怀感激的.这个中文译名是"脸谱"的网站,我到现在也只加了90+的朋友.
-------------qq与gtalk-------------
我知道gtalk远远比qq要好用.可是我有几十上百的小学/初中/外校朋友都在用qq而非gtalk.于是乎我又妥协了.不像cat,他可以按计划把qq停用,再下一步准备把msn也停用.最后只剩下gtalk一个.界面简洁,没有广告,操作简单,我知道这些好处,可是却不能那么洒脱.

其实这样的比较是明显的,一方是中国本土网站,靠着剽窃外国创意获得第一桶金,因为熟悉国内市场,人民心理,在国内低端占有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后者是原版的外国网站,因为我有着良好的英语基础(承让了)作为支撑,当然更喜欢显示自己的"高端"一面.但是我毕竟不是IT民工出身,对我来说,网络意味着与人对话,一群一群的人在这略显低俗的中国网站里,虽然泥泞,但是总有莲花的.

四川手机事件.

这是一件完全的affair.而且事情发生了好久我才恍然.
简而言之就是,圣诞节当日我收到不明短信一条,祝愿我"生日快乐 圣诞快乐".由于本人平时滥交成性,所以隔日以简短信息询问该不明人物是何方神圣.(知道我生日的估计还是确实认识我的).无果.
后来又发一个长点的信息过去,依然无果.
再然后就是隔了N个月的上个礼拜..我突然一个念头转身去拿手机,把号码输入google,查到归属地.原本想着确定是广州人就好了.怎不知弹出一个稍陌生又熟悉的地名"四川 XX".我立刻反应过来是谁了.也就只有这么一个我认识的人在这种穷乡僻壤里修炼呢.再发信息过去.依然无果.
END.

如果没猜错,这是我的青梅竹马吖.虽然小时候的事早被我忘了.

春运杂感.II

本想早几天写的.结果今天才重新动笔了.同时也知道了一个消息,父亲即将奔赴贵州前线,参与电网抢修.于是这春运杂感,更成了冰冻笔记.
-------------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从来鄙夷那些新闻,那些为累倒,甚至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歌功颂德的新闻.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时代的伤口.无论是民警,官兵,还是电力维修工人,他们的职业固然赋予了他们在灾害面前比别人更光荣且艰巨的任务,但是,他们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首先是有人权,再有自己的工作的.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能够用怎样的方法来为别人带来光明?他们是如此急切真诚地希望别人的好,却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家人,这可以叫做"无私",但这是对爱着自己的人的一种背叛.
他们的工作是铲雪,维持秩序,维修电路,对应的工作单位为什么要安排一个人连续工作16,7个小时?不够人用吗?是不会用人吧.把那些"三天只睡了七小时"的人当作英雄来崇拜,不知道会引得多少英雄折腰?大家要顾,小家也要顾的.媒体,往往在这种事件中充当着刽子手的角色,他们宣传着错误价值观!这无异于鼓励大家不吃春药还干俩小时,累到以后都没有能力再享受换回一句"春宵一夜值千金".
-------------领导的慰问-------------
大到国家主席,总理,小到身边的电网经理总经理,新闻里出现着胡总书记搬运物资,温总理尽力安抚人民群众的场面.我好奇到底他们的到来能改变什么.当政者需要点面结合了解实际情况这不坏,可是父母总是提到一个观点"级别太高的官员到地方去只是增加别人的负担".我以为,中国人多地也广,只要不算人均水平,绝对数字是样样都到世界大国的级别,主席还需要去搬货?也许发些慰问金更有意义?而民众对"见到主席"感到了多么无上的光荣,也让我不解.这大概是我这种从来不设idol的人怎么也不理解的.他永远不会知道你是谁,而你却因为他的一次握手高兴的不行.it makes not at all sense!
-------------劫贫济富的游戏-------------
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是贫穷的,用双手挖出自家地里的白菜再贱价卖给城市的农民是贫穷的.我好奇/怀疑他们口中"为了城市的光明/城里人能吃上蔬菜,辛苦一点也无所谓"的真实.假如这是真的,我只能说,这真是一场劫贫济富的游戏.有钱的人可以坐飞机离开灾区,甚至直接住到星级宾馆里去.政府努力要保障的也是他们的生活不受风雪灾害的干扰,可凭什么城市人就能享受比农村人好不知多少的待遇呢?我没有能力回答.

Thursday 7 February 2008

同祝愿.祖国好.

如题.
写在08除夕夜.

Wednesday 6 February 2008

春运杂感.I

一般来说,春运和我没什么关系.对上一次在寒假的时候出远门应该是初中回昆明的事情了.去年的寒假则充斥着eric及johanna和lotto的来访.学校和家离的很近,以至于Ningchao G.心急火燎地问我"广州现在什么情况",我都可以一片茫然.确实的,我看不到火车站上的人潮涌涌,我不知道京珠线断了对我有多少影响,哪怕是机场关闭,对于现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立志要做小公主的我来说,算什么呢?我试照考假照放网照上.政府的承诺,也确实是要保障我这种"城市居民"生活不受影响.well,他们做到了.
但是reader里面不断有别人shared的items,提醒我,又有一个朋友去过火车站看过了,又有一个人在痛心疾首我们的灾害预警机制了,又有一个人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地想去做志愿者了.
-------------首先摘录短信两则.-------------
来自eric的"唉 我们就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中 不是么 不敬些的话 你的父母更有资格被称为"既得利益者" 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享受着社会不公的好处时批判这种不公 以及这种批判是否仅仅是摆姿态"
来自南方日报一相熟的记者(名字隐去)的"和前几个晚上相比,今天晚上的情况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搭地铁在广州火车站和交易会临时候车厅穿行,短短的一个站突然变得万分漫长.看着冒雨站在直通月台接驳大巴车顶的旅客,在为他们祝福的同时,有想哭的冲动."结果第二天又有一条"今天老总重新给我讲了采写思路,要求从正面述评各方临对土法时间的有效应急机制.让我高唱赞歌,让我忘记那些站在车顶的朋友,我郁闷...不过谁让我是喉舌呢?请别叫我"记者"..."
-------------关于捐款-------------
在校内有同级的同学请我帮忙宣传捐款的事情.我想他们还是出于好心的,而且因为已经被美国的大学录取,所以也比较有空,高三是唯一当时还在学校的年级,让我们献个爱心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我还是一分钱也没有给.我在想捐款到底有什么用.
理想化的,当然是我们把自己平时喝汽水的钱省了下来,然后还怀着体温,一分一毛的零花钱都丢到捐款箱里头去,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的叔叔阿姨们拿着我们的那么几百上千块钱,买了急需的衣服食物,给困在车站,路上,又冷又饿的人们送去.
可是...
1.我们还是学生,连工薪阶层都不是,没有直接收入来源的我们,为什么要捐钱?难道说父母的钱比较难捐出来,所以让我们这些还未谙世事,对世界大同还保有希冀的孩子来捐钱比较好?
2.到底该捐多少?真心要帮别人,是否应该倾其所有?是应该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计生死,还是"现实社会意思意思就算了"?我们的同学大概均价十块,我的父母大概是几百块,还有的演艺明星们捐钱,一千两千的有,几十万的也有.有人说,天灾人祸那么多,自己的都给别人了,那么自己受罪的时候怎么办,不该捐太多.可我总觉得"一方有难,八方相助"不是这个样子的.
3.捐钱就已经代表有爱心?至于到底钱怎么分配给使用者,甚至到底流到哪里去了也没有关系?即使有公布,在如此诚信缺失的年代,有多少东西可以相信?
-------------信与不信-------------
我承认自己比较历史虚无主义.所以总是对很多事情持怀疑态度.比方说,嬴政老人家到底是怎么坑儒的,或者杨贵妃是肥是瘦,单凭正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叫"春秋笔法"?让人津津乐道的野史就不复存在了.
这次羊城晚报上会讲"贵州一共有44个市县停电,目前已经恢复的有13个,还有14个市县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我不晓得这大记者的数学游戏是怎么玩的.还有就是关于滞留的人数,同一天听到最多的是凤凰80万,然后还有说40万的,20万的.不知道是统计的范围不一样,还是根本就不需要统计,随便讲一个就可以了.
黎民百姓一方面只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这些公众媒体接收资讯,一方面又觉得这些官方的数据都是糊弄自己的.仿佛只有在广场上的滞留人数过百万这样的小道消息,比报纸上讲40万要来得更加可信.五年前的SARS,政府估计是吃过遮掩问题的亏,这次已经大有改观.不过在"京珠高速两三天内可以恢复通车"这样的消息旁边,也可以出现新华社"不要盲目乐观".南方日报男感慨,我安慰说"新华社那可是高级喉舌.."
另外的一则消息是贵阳市区有这么一个有钱人,他把自己的benz,bmw全部开到街上去,上面写着"如有需要请招手",我不知道应该想象有多少人会抬起他们的手.现在的人,已经很少会有让陌生人do me a favor的概念了,真是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概已经是饿到完全没有力气,冷得打颤了吧.
我们不能互信,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
-------------志愿者-------------
昨天终于都还是有朋友邀请我一起去做志愿者.但是被我回绝了.高三的假期"学习为主,休息为辅"的主题下,我能做什么样的选择?社会责任感,家国意识,只好让它们统统一边去,考完高考再做人?哪国考试这么牛啊?..

大年三十..先写这么多.

Monday 4 February 2008

<圣诞联想>

打书名号的原因当然是"圣诞联想"是一篇文章,来自人车誌,英文名car and driver.接触它的原因是在学校对面有卖水货杂志,而cat的朋友jim极爱汽车与手表,这是香港销量最好的汽车类杂志,自然受落.于是我就开始了倒卖杂志的事业..
<圣诞联想>是人车1月号的主编语.作者范煜骐.现在原文转发.(真的是我亲手打上来的...)
聖誕聯想
對於耶誕節,我們的腦中早已有一大堆約定俗成的影像。
純白雪景、掛滿七彩顏色燈泡的聖誕樹、烤成黃金色香噴噴的火雞、傳統英式大宅中的火爐,還有鹿車、禮物、紅衫白須聖誕老人……問十個人有關聖誕的聯想,我想九個都會答出相同的答案。事實上大部分香港人都從未見過雪,未吃過火雞,這些顯然不是我們真實接觸過的東西。一切都是從小已經被educated的影像,由出生開始便一直被灌輸,情形像你看到西部牛仔便聯想起某牌子香煙,看見豹皮便想到許冠傑一樣,中國人叫這做潛移默化,而西方詞彙則名為stereotype。
對於耶誕節,很多人說已淪為全年消費活動的高峰,這顯然也是事實。由佈置、買禮物、包裝禮物、裝身、去派對、吃大餐,無不是需要洗錢和耗掉地球資源的活動。事實上無論是本港或美國零售的營業額,每逢十二月都會獲得以倍數的增長。所以亦有人說,聖誕最快樂的,不是大眾,而是商人。
對於耶誕節,有學院派學者說是西方霸權的展現,也是硬銷某一宗教。明明為一個宗教節日,明明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長年以來被包裝與經過一連串presentation之後,變成全世界各民族都要附和的大節,情形變到如果你不慶祝耶誕節,仿佛便是不文明一樣。
說到這裡,大家都應該以為我是一個憤怒文藝中年,誓要反耶誕節的那種。情形正好相反,我實在真心的極愛耶誕節,而且每年都很期待那一天的來臨。我知道我們對聖誕的印象都是stereotype和虛假的,也明白這實在產生很多無謂的消費。不過,我實在認為耶誕節的presentation實在是做得太好太好了,那個畫面實在太美,感覺實在太浪漫,當全世界都搭上了同一個佈景,所有人都上演同一台戲,確實令人招架不住,難以抗拒。所以,我愛死那些有英國北京的聖誕愛情小品,如上年Jude Law主演的《Holiday》和之前Hugh Grant演的《Love Actually》,裡面所展現的世界實在太美好了。或者,只消簡簡單單的,由黃昏開始由天星碼頭海港城出發,經商場行到廣東道,看看那種像荷裡活大製作佈景般的佈置,鋪天蓋地的,既精美又細緻,再看看街上那繽紛的裝飾。任你情緒再如何低落,覺得人生如何痛苦,都會在那一刻感到窩心,並感到人生真有快樂的時刻和美麗的畫面。
可能,人便是如此不能脫俗,逃不了一些集體的行為,至少我自己便是這樣。說到底,要是開心的話,俗一點又何妨?有時,快樂真的可以很簡單。可能是只肚餓時有東西吃,寒冷時得到溫暖,和失望時得到安慰……
我還記得,那天天氣真的很冷,我們兩個人吃著牛肉火鍋,那感覺真的很溫暖。


我在想,一个男人可以把文章写成这样,是需要境界的...
他的观点,几乎和我的完全重合.圣诞节是我的生日,我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喜欢过的是生日开始圣诞节.人类的节日不过是一种刺激,一种避免生活乏味的刺激,没有节日,我们的生活会枯燥无味,有人会因此感到压抑恐慌而无法正常生活.我也喜欢沉浸在梦里的感觉,我希望能有人为我写最后一段的文字.